黃儒,北宋茶葉專家。字道輔。建安(今建甌)人。神宗熙寧六年(1073年)進士。博學(xué)能文,不幸早亡。所著《品茶要錄》(1075年前后),專論建茶采制烹試的各種要法,為研究茶史和建茶的重要文獻。
?
黃儒因察覺陸羽的《茶經(jīng)》中疏忽了提及品嘗建安的茶,故特別敘述品茗時對茶葉欣賞應(yīng)有的鑒別標(biāo)準(zhǔn),將采摘制造時的得失,列出十項因采制方法錯誤而使茶味失色的缺點,包括“采造過時”、“白合盜葉”、“入雜”、“蒸不熟”、“過熟”、“焦釜、“壓黃”、“漬膏”、“傷焙”及“辨壑源沙溪”。黃儒土生土長于福建武夷山,辦理過北苑貢茶事務(wù),所以對建安的認(rèn)識與研究有一定的的深度。加以他有實踐經(jīng)驗,他在《品茶要錄·后論》中說:“余嘗事閑,乘晷之明凈,適軒亭之瀟灑,一一皆取品試?!彼栽谒摹镀凡枰洝分刑岢龅氖椧虿芍品椒ㄥe誤而使茶味失色的缺點,是可信的,很有參考價值。
?
宋代黃儒撰《品茶要錄》成書于1075年前后,全書約1900字。是宋代古茶書流傳下來不多幾部之一。本書細(xì)究茶葉采制得失對品質(zhì)的影響,提出對于茶葉欣賞鑒別的標(biāo)準(zhǔn),對審評茶葉至今仍有一定參考價值。研究表明,《品茶要錄》是針對福建北苑茶興盛后產(chǎn)生的問題而撰寫的。當(dāng)時因北苑茶風(fēng)行,茶農(nóng)、茶商貪圖眼前的利益,弄虛作假,摻雜使假,偷工減料,導(dǎo)致茶品標(biāo)準(zhǔn)不一,質(zhì)量大減,色味難辨。正如黃儒在《品茶要錄·后論》中所指出的:“建安之茶,散天下者不為也,而得建安之精品不多,蓋有得之者亦不能辨,能辨矣,或不善于烹試,善烹試矣,或非其時,猶不善也,況非其賓乎?”大意是說:建安的茶葉,散見在天下其它地方的不少,而得到精品的不會多,即使有的得到了卻無法辨認(rèn),能夠辨認(rèn)的或不善于烹試,或者時間不當(dāng),也不是很好,何況是不如它的。
?
?《品茶要錄》就采制弊端的闡述最為詳盡,作者對于茶葉采制不當(dāng)對品質(zhì)的影響及如何鑒別審評茶的品質(zhì),提出了十種說法。這“十說”的大意如下:
?
一說“采造過時”。采摘茶葉于驚蟄之前開始,其芽如鷹爪,三火前者茶葉最好。陰天無霜凍的天氣采制最好,晴天但太陽不過于強烈的天氣亦佳。采制及時的,其制成茶湯色澤鮮白。采造過時者則茶湯色澤鮮白,水腳微紅。
?
二說“白合盜葉”。白合盜葉,簡稱“白合”、“抱娘茶”。茶樹梢上萌發(fā)的對生兩葉抱一小芽的芽葉。常在早春采第一批茶葉發(fā)生。制優(yōu)質(zhì)茶須剔除白合盜葉。否則即為“茶病”。茶病是指因擇茶、制茶不得法而產(chǎn)生的茶葉品質(zhì)缺陷。如鮮葉采摘不當(dāng),選擇不精、蒸洗無度、器具不凈、烘焙火候欠佳等皆易產(chǎn)生茶病。宋·趙汝礪《北苑別錄》:“白合,乃小芽有兩葉抱而生者是也。”宋徽宗趙佶《大觀茶論》:“白合不去害茶味?!秉S儒在這里說,烏蒂白合,茶之大病,不棄白合,則味苦澀。
?
三說“入雜”,在茶葉當(dāng)中放進了其它葉子的,建安人稱為“入雜”。此說講如何鑒別滲入的其它葉片。如在茶葉當(dāng)中加入柿葉等欺騙顧客,謀取利益。善于品茶的人,把杯子側(cè)著查看,所加入的多少,都可以看出來。
?
四說“蒸不熟”。谷芽開始采摘的時候,只有一筐而已,這是為了爭新上市的緣故。采摘之后再蒸,蒸了之后再研細(xì)。如果沒有蒸熟的話,即使就是精芽,所損失的也很多。試的時候色青而且容易沉淀,味道帶有桃仁的氣味,那就是沒有蒸熟的毛病。只有真正蒸熟了之后,味道才會顯得甘香。
?
五說“過熟”。茶葉開始蒸,應(yīng)以觀察蒸氣為把握火候的標(biāo)準(zhǔn)??吹臅r候不可不謹(jǐn)慎。試的時候顏色很黃而且有粟色紋理大的,那是因為過熟的毛病。然而達熟要強過不熟,過熟的味道甘香一些。所以蔡君謨議論顏色,認(rèn)為青白比黃白的好,我認(rèn)為論味道,黃白比青白要好。
?
六說“焦釜”。茶葉蒸的時間不可以太過長久,時間長了就顯得過熟,另外湯干了,容易出現(xiàn)焦鍋的氣味。茶工有放新水使鍋不干的,導(dǎo)致薰損茶芽變黃。試的時候顏色昏暗,氣焦味惡的,那說是糊鍋的毛病。建安人叫“熱鍋氣”。
?
七說“壓黃”。已經(jīng)蒸過的茶葉是黃色的,黃細(xì)的就是已放進棬模里面制過的。如果看上去清潔鮮明,那香氣和顏色都好。所以采摘的品種,常常在正不亮?xí)r披著云霧上山,如果陽光暴曬,茶芽暴長,工跟不上,采摘的茶芽,放著來不及蒸,蒸了又來不及研,研了之后又要等過一宿才制作,試的時候顏色不鮮明,淡淡的就像是壞蛋的氣味,這些都是壓黃的毛病。
?
八說“漬膏”。茶餅光滑呈現(xiàn)黃色,又像在蔭處很濕潤的,是故意榨不干的緣故。榨的時候應(yīng)該盡量去掉汁,汁盡了就像干竹葉的顏色。只有那些為了茶葉表面好看的,榨的時候才故意不干,以便利于銷售。試的時候顏色雖然鮮白,味道帶有苦澀的,那都是漬膏的毛病。
?
九說“傷焙”。茶葉是將茶芽放進棬模,出了棬模,再放在箅子上去烘焙,用火一定通徹。之后立即用灰來覆蓋火,里面要虛空,保持火氣溫?zé)?。然而茶民不喜歡用實炭,將它稱為冷火,讓新濕的茶餅迅速變干銷售,所以火里面常常帶有煙焰。煙焰多了,稍微沒有看好火候,就會熏壞茶餅。試的時候顏色昏紅,氣味之中帶有焦味的,是火大的毛病。
?
四至九說敘述適時采制的重要性及制作餅茶不當(dāng)時出現(xiàn)的弊病和如何審評鑒別。
?
十說“辨壑源沙溪”。談壑源、沙溪兩塊茶園,其地相比,雖只隔一嶺,相距無數(shù)里,但茶葉品質(zhì)相差很大,說明自然環(huán)境對茶葉品質(zhì)的影響。最后指出芽細(xì)如麥,鱗片未開,陽山砂地之茶為佳。